項目績效評價的15個常用方法
項目績效評價是指對項目決策、準備、實施、竣工和運營過程中某一階段或全過程進行評價的活動,項目績效評價一直以來是項目管理過程中的難點。其實項目績效評價有很多方法和技巧,掌握這些常用的項目績效評價方法你就不會無的放矢,不會手忙腳亂,根據自己項目和公司的實際情況來選擇較為合適的評價方法,這樣可以事半功倍。項目績效評價常用的13個方法如下:
01、成本效益分析法
成本效益分析是通過比較項目的全部成本和效益來評估項目價值的一種方法,主要將投入與產出、效益進行關聯性比較分析。針對某項支出目標,提出若干實現該目標的方案,運用一定的技術方法,計算出每種方案的成本和收益,通過比較方法,并依據一定的原則,選擇出最優的決策方案。
02、比較法
比較法是一種自然科學或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是通過觀察,分析,找出研究對象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它是認識事物的一種基本方法。要使比較有意義,比較的對象必須有某種共同性。運用時應分清橫向和縱向比較的關系。
03、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又稱經驗分析法,是一種定性分析方法。該方法主要指根據價值工程對象選擇應考慮的各種因素,憑借分析人員的知識和經驗集體研究確定選擇對象。
確定需要分析的指標;確定影響該指標的各因素及與該指標的關系;計算確定各個因素影響的程度數額。
04、最低成本法
最低成本法是指在績效目標確定的前提下,成本最小者為優的方法。
通過制定各種可行的產出方案,并分析計算出各種方案的總費用,然后對各方案總費用進行分析比較,選擇其中總費用最小的產出方案。
05、公眾評判法
公眾評價法是通過專家評估、公眾問卷及抽樣調查等方式進行評判的方法。
選擇評估分析的專家應具有普遍權威,問卷設置應科學合理,抽樣調查時應根據實際項目具體分析。
06、標桿管理法
標桿管理法是指以國內外同行業中較高的績效水平為標桿進行評判的方法。
標桿管理是一項有系統、持續性的評估過程,透過不斷地將企業流程與世界上居領導地位之企業相比較,以獲得協助改善營運績效的資訊。
07、目標管理法
目標管理是指由下級與上司共同決定具體的績效目標,并且定期檢查完成目標進展情況的一種管理方式。由此而產生的獎勵或處罰則根據目標的完成情況來確定。
目標管理法屬于結果導向型的考評方法之一,以實際產出為基礎,考評的重點是項目成效和結果 。
08、項目實地考察法
實地考察法是是從人類學中借用過來的定性研究方法。指為明白一個事物的真相,勢態發展流程,而去實地進行直觀的,局部進行詳細的調查。
要先明確考察的對象和目的;要注意了解事物的總體與局部;要注意邊考察,邊分析,邊記錄;要注意使用多種觀察方法來觀察。
09、查問詢證法
查問詢證法是用詢問的方法收集市場信息資料的一種方法。它是調查和分析受益者的行為和意向的最常用的方法,優點是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比較及時、可靠的調查資料。
查問詢證法中詢問的主要內容,一般是要求被詢問者回答有關的具體事實、什么原因、有何意見等方面的問題。詢問法可分為集體問卷法、訪問面談法、信詢法和電話詢問法。
10、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又稱經驗分析法,是一種定性分析方法。該方法主要指根據價值工程對象選擇應考慮的各種因素,憑借分析人員的知識和經驗集體研究確定選擇對象。該方法簡單易行,要求價值工程人員對產品熟悉,經驗豐富,在研究對象彼此相差較大或時間緊迫的情況下比較適用。
在項目評價過程中,綜合分析影響績效目標實現、產出與效果的內外因素,進行項目的績效評價,具體需根據項目情況確定分析因素。
11、調查問卷法
調查問卷法是國內外社會調查中較為廣泛使用的一種方法。是指為統計和調查所用的、以設問的方式表述問題的表格。是研究者用這種控制式的測量對所研究的問題進行度量,從而收集到可靠的資料的一種方法。
相關性原則,即設計的答案必須與詢問問題具有相關關系;同層性原則,即設計的答案必須具有相同層次的關系;完整性原則,即設計的答案應該窮盡一切可能的、起碼是一切主要的答案;互斥性原則,即設計的答案必須是互相排斥的;可能性原則,即設計的答案必須是被調查者能夠回答、也愿意回答。
12、邏輯框架法
邏輯框架法是一種設計、計劃和評價的方法。能過對項目進行系統的分析和研究,全面了解與掌握項目的相關信息,并以定性化的評價,擺脫了某些指標難以量化的窘境,靈活準確的反映了項目取得的成效。
13、層次分析法
層次分析法是一種解決多目標復雜問題的定性和定量相結合進行計算決策權重的研究方法。
該分析法是將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結合起來,用決策者的經驗判斷各衡量目標之間能否實現的標準之間的相對重要程度,并合理地給出每個決策方案的每個標準的權數,利用權數求出各方案的優劣次序。
14、歷史標準測算方法
具體步驟包括:(一)計算指標前3年數據的最低值、平均值和最高值。(二)對于前3年數據的最低值、平均值和最高值,通 過上浮或下浮一定比例,對正向指標和逆向指標分別劃分為以下六檔:1.正向指標中,第一檔按前3年最低值下浮20% 、第二 檔按前5年最低值下浮10% 、第三檔按前5年最低值、第四檔按前3年平均值、第五檔按前3年最高值、第六檔按前3年最高值上浮10%取值;2.逆向指標中,第一檔按前3年最高值上浮20% 、第二 檔按前3年最高值上浮10% 、第三檔按前3年最高值、第四檔按前3年平均值、第五檔按前5年最低值、第六檔按前3年最低值下浮10%取值。( 三 ) 正向指標和逆向指標中的第六檔至第一檔分別作 為該財務指標的“優秀值”、“良好值” 、“中等值”、“較低值”、“較差值” 、“極差值”,對應六檔評價標準的標準系數分別為1.0 、0.8 、0.6 、0.4 、0.2 、0。( 四 ) 對于難以獲取前3年數據的指標,可選取最近1年內數據,按上述步驟計算標準值。站在2022年看,這也符合“十四五”新發展階段的要求。15、綜合方式測算方法如果既有行業標準,也有歷史標準,如何測算指標的標準值呢?可采用綜合方式的績效評價指標,選取行業對標和歷史 對標評價方法,綜合評價同一指標。具體步驟包括:(一)按照上述行業對標和歷史對標標準值測算方法, 分別對績效評價指標測算標準值。(二)將調整后的評價指標實際值對照所處標準值,分別計算行業對標和歷史對標的指標得分。(三) 按照行業對標80%和歷史對標20%權重設置,計 算指標綜合得分。在行業標準面前,歷史標準顯然不重要。
上一篇:什么樣的績效評價報告是好報告
下一篇:無